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

「佛陀」傳記影片(二十一)外道皈依



        在影片中有幾段內容,是佛陀的行誼與教法,讓外道至心皈依之例。

在古代殖民印度的民族,以雅利安為主導力量所產生之吠陀文化,創立以「祭祀萬能、婆羅門至上、吠陀天啟」,為三綱領之婆羅門教(Brahmanism),其聖典是「四吠陀經,經義大都是歌贊些自然神,很少有哲理,也少有出世思想,只是崇拜自然神。

其中,印度的「六師」之思想影響很大,佛教一致稱六師為「外道」(TirthakaTirthika)﹔[1]「外道」一詞,初無惡意,只是別於自己之信仰而言,也不是標榜自己、排斥別人,是表示「我的道之外」的其他宗教。因為佛教乃心內求法,不向外求,若在此以外談法論教,都是心外求法,故被視為「外道」。

  佛陀的弟子有許多是從外道轉投佛陀座下,如優樓頻螺迦葉、那提迦葉伽耶迦葉等;乃至佛陀在即將涅槃時,最後皈依三寶的須跋陀羅也是外道。其實,揆諸佛教歷史,初信外道的人,更容易進入佛教之門,而且一旦理解悟入佛教的真諦之後,就堅信不移。

  關於外道的種類,在佛教的經論中所舉甚多,有九十六種、九十五種外道的說法,但一般都以「六師外道」為代表,即富蘭那迦葉、末伽梨拘舍梨子、刪闍夜毘羅胝子、阿耆多翅舍欽婆羅、迦羅鳩馱迦旃延、尼乾陀若提子等六師。另外,在《摩訶止觀》裡提到有三種外道:一、佛法外外道;二、附佛法外道;三、學佛法成外道。

        除了「外道」之外,佛陀主要破斥的還有不當的見解,總括為「五見」,又名五惡見,[2]即:「身見、邊見、邪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
一、薩迦耶見:譯作有身見、偽身見、壞身見、身見。執著五蘊假和合之身為實有,自執有「我」之存在,稱為「我見」,而以為此屬於我,則稱「我所見」。
二、邊執見:又作邊見。為偏執於極端一邊之見解;如謂我死後仍常住不滅,此稱為常見(有見);謂我死後則斷絕,此稱為斷見(無見)。如有些人以為人死之後一切都歸於無,所謂人死如燈滅,這叫做斷見,又有一些人以為人死之後仍是為人,豬馬牛羊死後仍是為豬馬牛羊,這叫做常見,這種執斷執常的見解,都偏于一邊,故名邊見。
三、邪見:為否定因果道理之見解、邪而不正的見解,如謗無因果,壞諸善事。
四、見取見:即執著錯誤之見解以為真實者。即指我見、邊見、邪見,取是取著不捨,對於上述三種不正見,執以為是。
五、戒禁取見:又作戒取見、戒盜見。執行或受持邪戒,錯認以為是正戒,如一般人持牛戒狗戒等,以為是生天之因;又有一般人塗灰斷食,錯認以為是涅槃之道。
在本影片中,就演出有人想在水中洗滌108次以消滅罪行,佛陀慈悲告知這是無益之舉,應從內心中真正的懺悔,以智慧法水才能真實消除罪業,解脫煩惱。







佛陀/Buddha EP47【勤修戒定慧 如實成正覺】

佛陀/Buddha EP48【勤修戒定慧 如實成正覺】

佛陀/Buddha EP50【斷舍思己過 三寶真皈依】




印度哲學大師準備與佛陀論辯

佛陀安詳自在面對



佛陀令外道傾心皈依








[1] 李志夫,試分析印度「六師」之思想中華佛學學報第一期(1987.03出版),頁245-279http://enlight.lib.ntu.edu.tw/FULLTEXT/JR-BJ001/01_10.htm
[2] 梵語 pañca-drstayah。又作五染汙見、五僻見、五利使。指在根本煩惱中之五種惡見。

2 則留言:

  1. 法師您好,這部印度拍的世尊傳,大概是我看過最為感動的一部,沒有特別把世尊的容貌做成我們常見的佛像樣子(除了幫世尊帶一頂頭髮外),讓我感覺看到身為「人」的世尊,裡面也沒有太多特效,而且因為稍微看過一些世尊的故事,所以一看影片都覺得好熟悉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阿彌陀佛!
      是的,這一部真的拍的很如實,所以末學花了一點時間介紹,希望讓大家同霑法益!

      刪除